澧縣縣立初級中學 始創于清光緒二十八年(1902),初名澧州官立中學堂,校址為原澧陽書院。光緒三十年,遷址于舊岳常澧道署(今紡織廠),籌款改建,更名澧州中學堂。中華民國元年至8年(1912~1919)學校迭改聯立、公立,先后主校者有陳澤霖、宋云濤、唐繼復、周澤苞、晏開甲、楊大經等人。中化民國12年,定名澧縣縣立初級中學。中華民國14年,賀龍任澧州鎮守使時,兼任名譽校長。中華民國16年“馬日事變”后,學校停辦。中華民國19年春恢復,學生逾500人。抗日戰爭爆發后,遷址于大堰垱曹家大屋。中華民國31年,搬回原址。中華民國32年,再遷王家廠上古城崗邱宅。民國33年,復回原址。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,改名澧縣第二中學。(轉載于《澧縣志》第二十一編第二章572頁)
澧縣縣立初中 前身為澧州官立中學堂,民國12年(1923年)定名為澧縣縣立初中,民國27年曾遷往大堰垱,民國33年遷回,現為澧縣二中。
(轉載于《常德地區志·教育志》第四章第二節150頁)
澧縣第二中學 前身為澧縣縣立初級中學。1952年,改名澧縣第二中學(今澧縣一中址)。1958年,招收高中學生,成為完全中學。1969年,改名澧縣共產主義勞動大學。1977年,澧縣一中從津市遷回縣城,與該校合并,改名澧縣一中。同年借原城關二完小校址續辦二中。1980年初,遷澹水河南側小西門今址。二中重建以來,規模逐漸擴大。至1989年,有校園面積88畝,建筑面積13497平方米,建筑結構居全市第一流水平。建有投資34萬元的澧縣輪胎翻新廠,年翻新輪胎可達5000個。1989年,該校有教職員工106人,其中,高級教師16人,一級教師32人;設19個班(高中13個,初中6個),學生1170人。1977~1989年,畢業學生3821人,為高等院校和中等專業學校輸送近700名合格新生。
(轉載于《澧縣志》第廿一編第二章573頁)
學校名稱 |
創辦時間 |
校址 |
學生人數 |
其中高中 |
教職工數 |
澧縣一中 |
1913年 |
澧縣城關鎮 |
1828 |
1433 |
188 |
澧縣二中 |
1903年 |
澧縣城關鎮 |
1309 |
911 |
104 |
澧縣四中 |
1930年 |
澧縣車溪鄉 |
894 |
560 |
71 |
澧縣五中 |
1950年 |
澧縣夢溪鎮 |
1035 |
758 |
79 |
澧縣六中 |
1956年 |
澧縣官垸鄉 |
1152 |
780 |
80 |
澧縣七中 |
1958年 |
澧縣碼頭鋪鎮 |
584 |
348 |
48 |
澧縣八中 |
1970年 |
澧縣甘溪灘鎮 |
731 |
369 |
54 |
澧縣九中 |
1970年 |
澧縣澧西鄉 |
1068 |
687 |
81 |
(轉載于《常德地區志·教育志》第四章第二節152頁)